相關資訊
鋼鐵業為何結盟建筑業?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需要強調的是,鋼鐵業與建筑業結盟是有淵源的。
結盟:更有利于鋼鐵業的發展
為加強建設與冶金行業間的合作與交流,拓展建筑用鋼領域,促進建筑用鋼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和產業化進程,推進建筑業和冶金行業的科技進步,提高工程質量,早在1999年,原建設部與原國家冶金工業局即成立了建筑用鋼技術協調組。組長由時任建設部副部長葉如棠擔任,副組長由時任建設部總工程師姚兵和國家冶金工業局副局長單亦和擔任,由此可見國家對建筑業與鋼鐵業結盟的重視程度。
中國人不善于使用鋼材是有其歷史原因的。我國曾經是一個嚴重缺鋼的國家。60歲左右的人都還記得,1958年全民大煉鋼鐵,那時口號是“節約用鋼、以木代鋼”;此后,從“限制用鋼、節約用鋼”又過渡到“合理用鋼、鼓勵用鋼”;如今,我國的鋼產量已連續15年位居世界******,這為我國鋼結構建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資料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粗鋼產量由3.5億噸增加到6.3億噸,年均增長12.2%。鋼材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2010年,鋼鐵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萬億元,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0%;資產總計6.2萬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值的10.4%,隨著鋼材品種不斷增加,為我國建筑和機械等行業以及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但是,由于對市場的需求和推廣開發力度不夠,供應鏈上下游缺乏合作與互動,作為工業“黃金”的鋼材價格已幾乎與農產品的“土豆”相當,同時再受原料和燃材料價格的攀升等因素的影響,鋼鐵企業經濟效益的不斷下滑也不足為奇。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2012年上半年,27simn無縫管其鋼鐵企業會員累計實現利潤僅為23.8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545.49億元,減幅95.81%;虧損企業虧損額142.48億元,虧損面達到33.75%。進入21世紀以來鋼鐵全行業虧損。
回顧歷史,由于一種材料的應用而帶來一個產業變革的案例數不勝數。大力推廣鋼結構建筑將有利于鋼鐵業走出低谷,同時又可使大家在安全、舒適、綠色、環保和健康的建筑中工作、學習和生活,也可將不可抗的地震和臺風等災害降到***小,減少災后的支出。
結盟:有利于資源儲備
鋼結構建筑符合綠色、環保、節能、和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工業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生產,安全、經濟,它可以將傳統的土木建筑業引入現代化的工業領域,讓綠色建筑邁向新的時代,以促進我國城鎮化建設健康可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鋼結構建筑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將城鎮化建設這輛消耗資源、能源和破壞生態環境的大型推土機,變成能夠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資源的造福機器。
從長遠來看,由于我國優質的鐵礦石資源相對缺乏,只能從巴西或澳洲高價進口。作為現代化工業的糧食“鋼鐵”,必將成為制約我國大踏步地向現代化邁進的一個“瓶頸”。在這種情況下,大量建設的鋼結構建筑則是十分寶貴的優質資源。所以說,要充分利用我國外匯儲備充足、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大好時機,大量購進優質的鐵礦石,并把它冶煉成現代化工業的糧食——鋼鐵,這樣不僅可以部分減輕貿易摩擦等各種經濟問題的壓力,有些甚至是政治壓力;特別是我國首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總體性規劃發布,基本住房保障首次被納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將鋼結構建筑與我國的城市化建設和保障性住房相結合,還可以解決由于鋼鐵產能過剩而帶來的就業壓力等民生問題,還可以將泡沫過度的房地產資金回流到現代制造業等實體經濟里來,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種國家長遠的戰略儲備產業,可以藏富于民,可以造福子孫萬代,其意義更為重大。
當前,“立足技術創新,改革傳統建筑體系,促進鋼結構產業化、標準化和配套化,推動鋼結構在工程建設中的發展和應用”,以及“以鋼代木,保護地球生態資源;以鋼代砼,促進綠色環保建筑,造福子孫萬代”已成為工程建設領域可持續發展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2010年國內建立了******個鋼結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杭蕭鋼構住宅產業化基地,對加快住宅產業化進程、提高住宅的安全性能和品質、改變住宅生產方式、推進節能降耗和綠色低碳的環保建筑,起到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
由漢嘉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計、國內在建******的鋼結構住宅小區——包頭萬郡大都城住宅項目由高層住宅建筑群組成。其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全部采用鋼框架——鋼支撐組成的雙重抗側力體系,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充分發揮鋼結構建筑體系的套型結構可適度改變、非承重部件可更換和鋼材可回收再利用的三大優勢,按照綠色建筑設計理論,以“零資源、零能耗、零排放、零污染、零工地、零距離”這“六個零”為標準,建立從規劃、設計、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建筑全生命周期開發與建設的全新模式,設計和建造新一代滿足工業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生產的現代化鋼結構住宅建筑產品。
結盟:有利于鋼鐵業、建筑業發展
眾所周知,汶川地震發生后,當很多建筑被地震夷為平地時,采用鋼結構技術建造的綿陽九州體育館不僅安然無恙,還成為當時抗震救災的指揮部、老百姓的避難場所。
盡管鋼結構建筑有著諸多優勢,但目前在我國的普及率還不是很高。有關專家認為,鋼結構建筑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社會對鋼結構建筑的優越性和意義認識不足,各相關產業之間缺乏合作與互動,政府部門缺乏相應的產業轉型升級與發展優惠扶持政策;二是部分技術性的難題也制約了鋼結構建筑的推廣運用,與鋼結構配套的圍護結構還急需改進和提高;三是在城鎮化進程中需要在短期內獲得******經濟利益的目的,使其對更加深遠的安全、舒適、綠色、環保、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不足。